【婦幼科普】盆底功能障礙(脫垂篇)
- 2024-09-09 17:39:46 來源:永定區婦幼保健院 作者:產康科 張芬 閱讀:
女性進入更年期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卵巢功能逐漸衰退,盆底支持功能也逐漸弱化,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潮熱、煩躁、抽筋等問題出現外,盆底功能障礙也是更年期婦女的常見臨床癥狀之一,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什么是盆腔臟器脫垂,我們怎樣去發現自己是否有脫垂的問題。
一、出現哪些癥狀,暗示你可能患了“盆腔器官脫垂”?
輕者一般無不適癥狀;重者排尿、排便費力;下體有墜脹感;腰背部疼痛;常常有種來例假時的腹痛感;同房時不適或疼痛。有時會看到或者感覺到陰道口有塊狀物脫出;腰骶部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或下墜感,臥床休息后癥狀減輕;站立過久或勞累后癥狀明顯 ;陰道前壁膨出者可有排尿困難、活動后漏尿、尿不盡感等;陰道后壁膨出者可有便秘、排便困難等;嚴重時脫出的器官不能回納,可伴有分泌物增多、潰瘍、出血等。
二、盆腔器官脫垂是如何發生的?
當盆底支持結構被過度拉伸或盆底肌肉不能起到有效的關閉和支撐作用時,盆腔器官就會疝入或者脫出陰道,造成盆腔器官脫垂。盆底肌肉與骨性結構構成了“吊床”一樣的功能,維持膀胱、子宮、尿道、陰道和直腸等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一旦肌肉、筋膜、韌帶這些盆底支撐結構薄弱或損壞,不能很好地支撐盆腔的臟器,最終導致盆腔器官的下垂,進而出現一系列的相關癥狀。
三、哪些因素會導致盆腔器官脫垂?
1、妊娠:孕期體重的增加、孕激素水平增高及分娩,尤其是陰道分娩是盆腔臟器脫垂發生的高危因素。
2、年齡:絕經期間和絕經后女性雌激素的下降會增加盆腔器官脫垂的風險。研究發現絕經后女性 POP-Q 分期的程度高于絕經前女性。大于60歲的婦女中POP-Q 的發病率接近25%。
3、腹內壓增高:肥胖、慢性咳嗽或長期便秘等會導致腹內壓增高,導致或加重脫垂。
4、家族史:盆腔器官脫垂患者的一級親屬發生盆腔器官脫垂的風險將增加2-3倍,且有脫垂家族史的患者發病早,病程進展迅速。
四、患了盆腔器官脫垂,怎么辦?
盆腔器官脫垂的治療取決于脫垂的類型、癥狀,年齡,及其他問題,如對性生活的要求等。
策略一:改變飲食和行為習慣。改善排便習慣防止長期便秘,如定時排便;超重者鼓勵減輕體重,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入,并在規律的間隔時間內排空膀胱;負重時應該采取正確的姿勢,可彎曲膝蓋背部挺直。
策略二:盆底康復治療。磁刺激與電刺激生物反饋。磁刺激是通過反復活化終端的運動神經纖維和運動終板,刺激盆底肌肉收縮,促進盆底血液循環,增加肌纖維的募集數量。電刺激通過刺激盆底肌的快肌纖維,促使盆底肌肥大,收縮力增強。臨床實踐證明磁刺激、電刺激、生物反饋聯合使用,同時結合家庭盆底肌鍛煉,能幫助患者更有效改善盆腔器官脫垂及相關癥狀。
策略三:子宮托。適用于患者不愿意手術治療或者全身狀況不能耐受手術治療,孕期或未完成生育者,盆腔器官脫垂術后復發或者癥狀緩解不滿意者,術前試驗性治療。
策略四:手術治療。對于非手術治療失敗或嚴重脫垂的女性,可以通過手術來幫助修復脫垂,建立盆底的支撐結構。
如今,女性盆底健康越來越受重視,早期預防、早期診治、早期康復是醫患的共同目標。希望中老年女性不要諱疾忌醫,如果發現盆腔臟器有脫垂癥狀,及時前往醫院診治,盡早擺脫疾病危害,盡享健康、優雅、美好的生活。
- 通知公告
-
-
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
張家界市永定區婦幼保健院宣
-
去婦保院貼更適合我們的三
“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源于《黃帝內經》提出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人體的陽氣和
-
“分娩吧,爸爸”活動邀您體
當準媽媽知道自己懷孕后就第一時間進入媽媽的角色,而準爸爸們可能到寶寶三歲后才會漸漸有爸爸的感覺。因為這中間爸爸們少了一個重
-
黨建引領 醫心為民
6月30日,張家界市委衛健黨工委紀念建黨99周年暨基層黨建工作會議召開,永定區婦幼保健院被評為“2019年度張家界市衛健行業黨建‘醫
-
符春翠
中共黨員,婦產科副主任醫師,本科畢業于南華大學醫學院。現任張家界市永定區婦幼保健院孕產保健部部長、湖南省優生優育協會促進自然
-